鼹鼠的故事

下载图标
鼹鼠的故事
文件版本
鼹鼠的故事
文件版本
文件大小
86.29M
上传时间
2021/8/9 18:04:18

“鼹鼠”的拳拳之心(柳园 ·相关链接)

由捷克画家兹德内克·米莱尔创作的动画片“鼹鼠”系列,在而今二三十岁的那一代观众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这个手拿小铲子,在泥地里拱进拱出,喜爱捡拾各种各样的小玩艺儿,天真而又热心的小鼹鼠,正是他们儿时的密友,或爱物。这是中国电视节目中较早引进的海外动画名作(时间约在八十年代初),其声势虽不及“米老鼠与唐老鸭”那么显赫,在深入人心上,却未必会逊于它。现在,根据这些动画改编的系列画书“鼹鼠的故事”由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我想它们将会受到青年读者和小读者们共同的欢迎。

米莱尔出生于1921年,他的第一部动画片《鼹鼠做裤子》曾在1957年的威尼斯影展中获最高奖。从此,他的鼹鼠故事不断问世,这一过程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人的情感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鼹鼠的故事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异。现在出版的丛书中,第一本是《鼹鼠做裤子》,而《鼹鼠进城历险记》则应是八十年代中期的创作了。中间相隔了近三十年,我们不妨就此作点抽样分析。

《鼹鼠做裤子》中的小鼹鼠一从泥地里拱出来,手中就拿满了他捡的东西:扭弯的揿钉、小别针、弹球、绳子、破镜子……他实在拿不下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所以他想要一条裤子——一条有许多大口袋的裤子。为了这条裤子,他到处请教,到处碰钉子,终于,有大剪子的龙虾愿意帮他裁剪,织布鸟愿意帮他缝裤子,可布料哪里来呢?鼹鼠看不到希望,他伤心地哭了。这时,一朵花弯下头来告诉他,它叫“亚麻”,只要鼹鼠能保护好它,替它拔草、除虫、浇水,它就能长成做布的材料。鼹鼠按它的话去做,最后收下成捆的亚麻,小青蛙帮他泡晒,鹳鸟帮他砸,刺猬帮他梳,蜘蛛替他纺,蚂蚁替他织,然后经过龙虾和织布鸟的裁和缝,有大口袋的裤子终于做成了!他把各种好玩的东西都放在里边,心里得意极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五十年代的故事,一首关于“劳动光荣”的赞歌。从那条裤子的形状和它那蓝蓝的颜色看,分明就是车床工人穿的有大口袋的工装裤。可见,这虽是儿童片,却多少反映着那一时代的主流思想。

  后来面世的《鼹鼠进城历险记》则是一个很感伤的故事:鼹鼠、刺猥和长耳兔所生活的森林,在一夜之间被砍光了,这里建起了新的城市,它们失去了家园。它们挤在一株树桩上流泪,城市的领导人发现它们后,签发了一个文件,指示建筑工人保护它们,并为它们造起了一处假的室内森林,还供应它们一切生活必需品。它们不喜欢这种假的花草树木,所以很快逃了出来。它们讨厌大街上的汽车尾气,就跟驾驶员们捣蛋,但怎么也阻止不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最后,它们只好骑在天鹅的背上,飞离这个可怕的城市,去寻找新的家园。它们希望:“那儿的草木是真实的,那儿没有砖块、汽车,没有臭臭的黑烟……”这里作为城市建设者的工人和城市的领导者,虽然有点可笑,但都很好心,并不为难小动物。然而,他们已不像在《鼹鼠做裤子》中那般受崇敬了,他们的工作性质受到了小动物的质疑。这是因为环保、保护森林、保护自然,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看来,作者的画笔又一次应合了时代的主流思想。

事实上,哪怕再超脱的儿童文学与儿童艺术,在它们的最深处,仍然会有时代的印迹。只是,有的作品离时代风云或主流意识近些,有的则远些,还有一些以一种与成人社会的传统习惯扭着来的方式表现顽童的天性(如林格伦的不少作品),但仍与时代有着微妙的联系。而“鼹鼠的故事”应该说是与时代思想比较接近的,这会让它们在当时更受欢迎,但在时代流向发生转变时却也容易更快地“过时”。相反,像“米老鼠与唐老鸭”那样的片子便无此虞了。不过值得研究之处恰恰在于:时代变而又变,“鼹鼠”系列仍在继续,而过去的鼹鼠故事,读来仍然有味。是什么留住了它的生命力?

读读这些画本即可看出,米莱尔在创作时,整个兴趣都在鼹鼠身上(而不在于图解他所赞成的“主流思想”)。他所要表现的,是这个天真的、充满孩子气的鼹鼠的那份拳拳之心。比如,在《鼹鼠做裤子》中,鼹鼠想裤子想得发疯,为能有一条裤子,他到处求人,什么条件都可答应,什么事情都能很顶真地做好它。在《鼹鼠进城历险记》中,小动物们望着只剩下树桩的空荡荡的森林流泪:“下雨时,我们躲到哪里去呢?”“我们到哪里去玩捉迷藏呢?”当飞机飞来时,它们怕得发抖,却又变得很乖:“如果我们安静点,说不定它们就不会看到我们了。”在这些地方,作者传达出的童心,能让成年人为之战栗,他的画笔更显示了他的这种天才。这样的作品,只要不呈现反时代反社会的倾向(如日本在法西斯时期有些创作就难逃这一倾向),我想它的生命力是不会消失的。因为,童心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与人类的美好天性是永远相通的——这是“鼹鼠”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动画片“鼹鼠”系列没有对话和解说,纯用画面说话,可看性极强。现在书中的文字,为另一位捷克作家诺沃提尼所加,又由台湾的几位译者翻成中文。令人略感遗憾的是,中译文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鼹鼠和雨伞》那一本中,很多句子就读不通)。希望今后再版时能作些订正,不然就太对不起那优美的画面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以下吧
点赞 0 分享